尽管许多城市都经历了经济衰退,但它们并没有被遗忘。自 21 世纪初以来,许多欧洲地区城市一直在重塑自我,凭借自己的战略眼光、技术熟练的劳动力和政府支持振兴经济。虽然首都永远是外国投资的重要切入点和中心,但二线和三线城市继续受到更多关注,因为它们通常提供更轻松的投资环境,成本更低,政府激励措施更多,发展空间更大。
为了应对日益增多的一系列因素(如不断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环境压力以及新兴产业),这些曾经繁荣的工业城市如今已做好准备,满足欧洲新兴的需求和机遇,而且它们也知道这一点。
走进俄斯特拉发:从“钢铁之心”到高科技
俄斯特拉发是捷克共和国第三大城市,也是摩拉维亚-西里西亚地区的首府,是昔日工业重镇转型和发展能力的典范。
1873 年,在工业革命的巅峰时期,萨洛蒙·迈耶·冯·罗斯柴尔德的继承人在奥斯特拉发创立了维特科维采矿业和铁矿公司。它是奥匈帝国最大的煤炭和钢铁生产基地,在动荡的 20 世纪一直保持强劲,为奥斯特拉发赢得了前捷克斯洛伐克“钢铁之心”的美称。
就像许多其他煤炭和钢铁生产集群一样,20 世纪 90 年代奥斯特拉瓦也发生了变化。新的经济结构和环境问题导致该市的煤炭和钢铁生产大幅下滑。
奥斯特拉瓦并没有逐渐淡出经济舞台,而是通过继承工业遗产和培育新的经济生态系统,系统地发展自己。正如该市副市长露西·巴兰科娃·维拉莫娃博士所说,与许多欧洲较小的工业城市一样,奥斯特拉瓦成为了一个“等待转型”的地方。“积极的一面是强大的工业传统和习惯于努力工作的人们,但主要的负面因素是重工业的衰落,这带来了失业和生态问题,”她回忆道。
成功的策略
据维拉莫娃·巴兰科娃 (Vilamová Baránková) 介绍,第一步是利用国家政府的激励措施,鼓励清理旧工业区。随后,他们与一家美国发展咨询公司合作制定了一项战略计划,为该市提供建议,指导其如何设计和促进新的经济增长。
奥斯特拉发大学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系主任 Petr Rumpel 解释说,顾问建议该市实施两个项目。“第一个是建立一个经济发展部门,负责吸引外部投资者,第二个是为新投资者准备建筑工地。”
与此同时,CTP 中北摩拉维亚地区高级业务开发人员 Vojtěch Peřka 表示,一些旧工业区也开始清理。“幸运的是,捷克政府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为那些最先收购棕地的人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担保,”他解释道。
奥斯特拉发的大学也开始重组。例如,VŠB-TUO 之前专攻采矿业。如今,它的优势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经济学以及材料科学与技术。
获得投资者青睐
“奥斯特拉瓦在 2004 年左右才真正开始复苏,”Baránková Vilamová 说道。当时,外部投资者开始关注这座城市,几项重大的公共承诺对创造势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Rumpel 特别提到了其中一项:CTP 创始人 Remon Vos 率先采取行动,投资了该市的南部地区。
随着投资者兴趣的不断增长,奥斯特拉发成功吸引了几家知名的外国公司落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现代汽车,它在附近的诺索维采建造了一座装配厂,雇佣了 3,000 名员工,其次是韩国汽车制造商的一级供应商,又创造了 7,000 个就业岗位。
“现代的到来以及为现代工厂供应零部件的众多公司彻底改变了该地区。该地区以前依赖煤炭开采和炼钢,现在成为 GDP 和劳动力市场最大份额与汽车行业相关的地区,”Baránková Vilamová 说道。